2018年,以中国汽车市场近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的业绩收官,从汽车厂商、经销商乃至下游产业链在内的大批难兄难弟,用尽吃奶的力气想要摆脱“寒冬”的阴影。然而,2019年新年第一缕光洒下来,一个老农站在了悬崖边,长啸一声:“下面还有活人嘛?”
没错,阔别十年的“汽车下乡”回归了。
135编辑器
十年一轮回
1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年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他认为,尽管汽车年销量已经接近3000万辆的规模,但还是很有潜力。受此消息刺激,1月9日汽车股集体大涨,板块大涨逾2%,市值一日飙升360亿。
于是,1月29日,十部委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其中,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六个方面24项具体措施即将落地,其中,在相隔10年之久的“汽车下乡”政策再次启动,希望以三、四线城市为增量,用“汽车下乡”盘活如今的汽车市场。
其实,十年前后两次“汽车下乡”在某些层面有着相同的背景。此前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汽车产业连续两年产销量超20%的高增长戛然而止,所以2009年-2010年针对农村市场,对部分车型“以旧换新”给予财政补贴,希望刺激购买欲。而如今,刚经历了中国汽车市场近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根据1月9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2272万辆,同比减少6%,为逾20年来首次年度下滑,很多汽车公司都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
而今十年轮回,国内车市销量再度走向低迷,“汽车下乡”政策再次被祭出。《实施方案》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市场交易平台,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同时购买新车的车主,给予适当补助。可对农村居民报废三轮汽车,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或者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适当补贴,带动农村汽车消费。可将更多补贴用于支持综合性能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鼓励发展高技术水平新能源汽车。
135编辑器
当下车企跟风政策
针对“汽车下乡”,长安欧尚2月13日率先宣布实时汽车下乡补贴:包括旗下欧尚A600、欧尚A800、欧尚CX70、欧尚科尚等车型,最高可享受2.2万元的厂家补贴。值得一提的是,欧尚的补贴分车型包括直接补贴、金融贴息、置换补贴等多种组合形式。
紧接着,体量超过200万辆的一汽-大众开始行动了。2月14日,一汽-大众官方宣布,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出“一成首付购新车”和“最高万元报废补贴”的汽车下乡政策。这是目前第二家响应“汽车下乡”政策的汽车企业。一汽-大众表示:此次大众品牌参与汽车下乡政策的主力车型为捷达、2018款宝来、全新一代宝来、蔚领四款车型,起售价均在10万元左右。其中,捷达报废可得2200元报废补贴,首付3888就即可购新车;2018款宝来享受2500元保费补贴,首付7888元购新车,而全新一代CC的报废补贴可达到1.2万元。一汽-大众表示,按照不同优惠方案,旗下符合条件的其它车型均可享受4000-9000元不等的报废补贴。
2月19日,海马汽车(000572)官方宣布,为响应国家“汽车下乡”政策,即日起,海马汽车将有三款车型参与“汽车下乡”活动,分别为二代海马S5、海马S5纪念版、福美来F7,同时,海马汽车推出“购置税减半”和“5年贷款,千元月供”两大优惠活动。其中“购置税减半”,按照目前10%的购置税率,购买海马汽车产品最高可减免5990元。
虽然到目前为止,虽然具体实施与补贴细节尚未出炉,但已有三家车企率先做出响应,多家车企都已经蠢蠢欲动。从响应速度上,长安欧尚打响了汽车下乡的“第一枪”,随着一汽-大众的响应,无疑将带动整个汽车行业的连锁反应,引发“汽车下乡”的热潮加速到来,进而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结构变革。
135编辑器
能否盘活2019大势
除了国家补贴,加上长安欧尚、一汽-大众、海马汽车这些车企的促销配合,2019汽车市场的颓势能够就此挽救吗?
虽说两次推出“汽车下乡”政策都是为了盘活市场,但时过境迁,今日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0.76亿辆,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而10年后的2019年,我国小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亿,增量空间还有多少呢?
有业内人士分析,如今汽车市场开始进入普及后期,消费格局已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变,许多农村家庭已经拥有了第一辆乘用车。加上此前购置税优惠政策已经集中释放了大波需求,“汽车下乡”的新政或难大幅刺激市场销量上涨,“稳市”的意义大于“救市”。
当然,再次归来的“汽车下乡”也充分考虑这一现状,此次十部委的《实施方案》并没有量化具体措施,而是从鼓励汽车跨区域流通,盘活存量供给,鼓励农村汽车消费升级等多维度,致力激活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汽车消费,将引导汽车产业升级转型与汽车消费升级需求结合起来。
透过现象看本质,十年后的“汽车下乡”已经不再单纯追求增量,反而是在消费升级的大势下倒逼车企进行产品升级,背后仍是一场优胜劣汰的硬实力比拼,能否盘活大势尚不可过早预言,但对于优化汽车产业而言,未尝不是一计良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汽车维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