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5月14日电 (记者 钟旖)《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019年测评结果研究报告》近日发布,一系列安全指数受到业内关注。14日,知名汽车安全专家,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就该研究报告作了解读。他提到,测评显示,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方面,获得良好及以上评价的车型占比仅为11%,将是未来车企的改进方向。
报告显示,在发布测评结果的27款车型(含轿车14款、SUV13款)中,有26款传统车型,1款新能源车型,其中8款为自主申请测评车型。据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四项测评维度结果统计,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方面,有3款车型评价良好(A),5款车型评价一般(M),其余车型获得较差(P)评价,获得良好及以上评价的车型占比11%。
“从报告可以看出,车内乘员安全优秀评级比例显著提升,车辆结构和约束系统表现均有升级,同车型在中美市场安全性能表现差距正在缩小。”朱西产说,2019年测评的四个测评维度中,车内人员安全、车外人员安全与辅助安全对比过去指数都有明显提升,唯独耐撞和维修经济性相对没有太大改善,未来车企可就此方面进行改进,特别是控制低速碰撞的约束系统误起爆率方面。
同时,朱西产认为,尽管有些车型配备了如侧气帘等安全配置,但从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结果来看,仍有产品效果考虑不充分、设计有缺陷等情况。想要让产品更好地结合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效益,就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C-IASI测评结果的出炉,有利于让消费者看到事实,把购车的决定权交给用户。”朱西产说,近10多年来,国内乘用车的碰撞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提升非常快,这与汽车碰撞强制性标准发展和第三方评价的介入有关。随着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出现,车企在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基础上又引入了两种新的碰撞方式,有了更全面的标准。在C-IASI中达到最优的车型,在国际上也一定能达到较好的评价,能满足全球各个国家的汽车安全要求,这将有利于中国汽车的品牌建设及国际化。
汽车评价标准跟着时代在变,业内有人发问,未来是否应更偏向主动安全研究,减少被动安全技术?朱西产表示,尽管目前汽车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在对外展示时表现良好,但在实际交通事故中,还不足以让被动安全做减法,“交通安全不仅是自己的安全,是整个参与碰撞的全体的安全。车辆不仅要有好的自我保护能力,还得要限制他的攻击性。所以尽管刹车避撞、急打方向避撞等主动安全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但被动安全的研究仍然要继续改进。”
报告强调,“零伤亡”是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一直以来的愿景。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将积极助推汽车安全技术与保险行业融合应用、协同发展,为保险定价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为减少社会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做出贡献。
对此,朱西产说,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减少伤亡率可综合提升交通我国交通安全水平,从保险角度来看,零伤亡对保险公司降低理赔有直接帮助。